儿童希望救助基金会
  •      新闻       [PC版]

  一位叫大海的患儿爸爸

我是儿童希望北京助医小家志愿者,每周五下午都会去小家陪伴入住的孩子和家长们。恩赛在入住小家后不到一天就出现状况,返回了医院。因着恩赛,我和他的爸爸大海相识了。最初的印象是这位爸爸很安静不太说话,脖子上戴着一根红绳。

经过一段时间的接触,这位父亲渐渐跟我聊起老家的事情。他本来是放牧的,近几年从放牧变成了农民,种的是玉米、大豆等比较耐旱的植物。他脖子上的红绳,是他们民族的一种信仰,为了祈福,尤其是绳上系着的那个小小的绳结,对于他有着某种特殊的意义。

小家的家长们,基本都是这样,刚开始入住进来时话并不多,一方面是和大家不熟,一方面因为孩子的病情,家长已几近崩溃,为孩子的治疗筹款咬紧牙生活着。当我们去花时间陪伴,跟他们在一起,慢慢的,他们的话匣子就会打开,封闭着的心其实是渴望倾诉的。

闲聊中,大海聊起了信仰,还聊到了他们那边的风俗习惯,聊到了蒙古语。我一时兴起,说想跟大海学一点蒙古语。大海好热情,立马就回屋翻箱倒柜,最终找到了一个写有蒙古语的特产袋子,开始教我蒙古字怎么划分,如何读,是什么意思。甚至还拿出从家乡带来的他自己做的奶酪,分享给我。大海看着又是学又是吃的我,略带腼腆地笑着。我们约好等下周再来的时候,一定要教我更多。

然而却没有机会了……“恩赛过世了。”

都说男儿有泪不轻弹,我所能做的只有在心里默默祈祷:“大海,你是个好爸爸,也是我的好朋友,见不到你了,但是你略带腼腆的笑,总浮现在我眼前。”

中间穿黄色衣服的就是恩赛爸爸,大海

(文中名字均为化名)

编后语

很多孩子最后离开了这个世界!感恩儿童希望助医小家和我们的志愿者,为痛失爱子的家长送上一点点理解、支持和温暖。

北京助医小家接待像恩赛一家这样异地来京治疗的大病困境患儿家庭,志愿者们来到小家不单付出着爱,也收获着爱,宛如一个彼此相爱的大家庭。100元可以帮助一个困境患儿入住北京助医小家一天。伸出援手,微信识别二维码,爱心捐助:

也可直接点击>>爱心捐助

感谢您支持和转发

- END -

关于儿童希望北京助医小家
北京小家设立于2015年6月,为到北京就医的大病患儿家庭,提供温馨干净的临时居住地和定期的心理关怀。目前共有6处。
今年截止到6月底,共接待了138个患儿家庭,378人次,累计接待住宿7457天。

河南省儿童希望救助基金会(简称儿童希望)是中国本土的非营利民间机构,是在河南省注册的非公募基金会,专门从事中国孤儿和困境儿童救助。

“儿童希望”始于1992年,至今已经与社会各界人士和团体共同帮助过10000多名困境儿童。2009至2015连续7年向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政治协商会议提交议案、提案,呼吁完善和建立中国儿童医疗保险和权益保障制度。2010年3月29日,儿童希望正式完成注册,成立了拥有独立法人资格的基金会。

儿童希望总部办公室在北京,并在上海、广州、河南、四川、云南设有社工站,正在执行的项目有:助养项目(河南、四川、云南)、寄养项目(北京儿童希望之家)、儿童希望反虐待项目、助医小家项目(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福州、郑州、乌鲁木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