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如何给脑瘫孩子做康复训练? | ||
脑性瘫痪,又称大脑性瘫痪、脑瘫,是自受孕开始至婴儿期非进行性脑损伤和发育缺陷所致的综合征,主要表现为运动障碍及姿势异常。常合并智力障碍、癫痫、感知觉障碍、交流障碍、行为异常及其他异常。通常5个月的宝宝如果不能伸手抓物,基本可以断定为脑瘫。对于脑瘫宝宝应该如何给予康复训练呢? 5~6月 坐位训练。坐位训练开始时要注意选择良好的姿势,让小儿双下肢分开、躯干前倾。双上肢前方支撑、手掌负重、手指伸开。小儿坐不直时可从其腰骶部沿脊柱向上滑行给予刺激,使小儿坐直。如果伸肌紧张可选择让小儿坐在小凳上双下肢屈曲位进行。为了强化坐位平衡能力,在小儿后方双手握住小儿骨盆诱导小儿重心前后左右移动。每日练习5~6次,每次10分钟。 爬行训练。开始可提起双下肢,使双上肢充分负重和利用双上肢前行。此阶段的爬行仍属于匍匐爬行,在诱导小儿进行上下肢向前移动的同时,还要进行重心左右移动的训练。另外可进行膝手位姿势的控制性训练。 主动抓握训练。让小儿长坐,将玩具放在身体前远近不同的位置,让小儿练习从远近、高低不同的地方够取玩具,以及到对侧去取物的动作。此动作有助于平衡能力的强化。每日练习5~6次。每次10分钟。 7~8月 手膝位爬。在手膝位支撑的姿势能自己保持的基础上,可让小儿进行爬行训练,膝手向前迈出的顺序依次为:左上肢、右下肢、右上肢、左下肢,这称为对角线规律。能够完成独立爬行以后,可以让小儿进行越过障碍物的训练,即爬过妈妈的大腿或其他障碍物。爬行训练要求每日爬50~100米。 翻身坐起。让小儿仰卧位,拉住其一侧的上肢诱导小儿先向一侧翻身,然后躯干上抬,让重心从小儿另一侧的肩部向肘和手掌转移,随着重心的转移继续躯干上抬,完成从侧方坐起的动作,每日练习4~6次。 扶坐立位。使小儿成坐位,然后扶着小儿从坐位站起,每日2~4次,每次5~10个。 拾取动作训练。立位扶小儿的双膝防止膝屈曲,在小儿前面放上玩具,让其练习弯腰拾取。弯腰的幅度从高到低,从易到难。此动作每日练习2~4次,每次10~30个。 双手捏取的动作。到7个月左右小儿能够使用拇指,此时可以给他一些小的玩具,让其练习使用手指,让小儿从大把抓握到拇指与其他手指一起使用进行捏的精细动作。 9~10月 扶站。让小儿扶着东西或靠着东西进行站立,要注意双脚均匀负重。站立时可以诱导小儿在高低、远近不同的位置够取玩具,这样可以强化小儿的平衡能力。也可在扶站时左右交替的将一足抬起训练单腿负重,如用一足踢球。为独立行走打下基础。 蹲起。家长扶住小儿双足及膝部帮其进行蹲下起来的练习,也可用小凳子做坐起的练习。每日练习2~4次,每次10~30个。如小儿内收肌紧张、足背屈不好可进行肌肉和关节的按摩,每日4~6次,每次10~20分钟。 11~12月 独站。进行独自站立的练习。 扶住和独行。在小儿下肢有了一定的支撑能力后,让其进行迈步的练习,开始可扶着东西或依靠妈妈的帮助,慢慢的进行独自行走的练习。 发现异常的治疗性训练 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进行特殊的强化训练,包括:穴位按摩、爬行模式和脑瘫康复治疗等。 本书介绍了按摩、体操的方法,下面介绍主动运动训练方法(1~12个月)。 运动训练内容 一、 常规运动 每日应做婴儿体操 二、 强化训练 0~2 抚触。生后生命体征稳定后即可对小儿进行抚触,被动运动及视听刺激。 俯卧抬头。胎龄满40周开始俯卧练习,要求在吃奶前1小时,空腹,觉醒状态下进行,俯卧的床面要平坦、舒适,但是不要太软,用语言和玩具引导小儿抬头。进行训练时可在小儿胸下经双侧腋下垫一个小枕头,双上肢放于枕前,高度为双肘屈曲时双手能触及床面。同时在小儿的后头侧至两肩胛骨内侧进行深浅感觉的刺激,促进伸肌的收缩直至头上抬。每次训练10分钟,每日训练4~6次。 母子面对面训练法。小儿俯卧于母亲身上,固定小儿上臂和手关节,保持手支撑位。为了促进小儿更好的抬头,母亲可与小儿对话、唱歌或鼓励小儿伸手抚摸母亲的脸。 抗重力直力模式。此训练可在2个月以后开始,方法是仰卧位,握住小儿的前臂拉起,使双肩胛带内收,躯干上抬45到90度,慢慢前后活动,可促进小儿头颈部前屈和立直,同时可提高躯干的控制能力。也可以躯干屈曲90度的位置将小儿慢慢向仰卧位的方向放回,这样也可促进小儿头部前屈。 侧卧对称性姿势。使小儿侧卧于床上,双上肢及双手保持在躯干的正中位,此姿势可控制异常性非对称性姿势及异常性的伸肌紧张。 3~4月 俯卧训练。继续让小儿进行俯卧位抬头训练,尽可能在俯卧位诱发其抬头和爬行等主动动作。 翻身。用玩具诱导小儿翻身,帮助小儿翻身时可一手握住小儿的手,另一手在其肩部轻轻的向对侧引导直至变为侧卧位,完成由头、颈、躯干、骨盆的翻身过程。每日至少练习7~8次。 俯爬。开始俯爬时可让小儿俯卧位,前臂支撑,家长可在其后方协助小儿一侧下肢的足底向前推至这侧下肢完全屈曲后促使其产生向后蹬的力量,使小儿利用此力的反作用力完成向前的移动。每日练习7~8次。 平衡训练。将小儿仰卧位放置被单上,两位家长分别抓住被单两头进行左右摇荡,这样有助于缓解小儿的肌紧张,促进平衡机制的建立。此外,小儿平衡训练中还包括在俯卧位头部上抬保持中立、肘支撑进行左右重心的移动等动作的训练。每日进行2~4次。 手口协调性训练。仰卧位,让小儿两手抓双足放至口,也可让小儿双下肢上抬、臀部上抬,家长握住小儿的骨盆进行前后左右摇动,这样有助于骨盆的控制及躯干姿势的调整,有助于平衡能力的建立和手口协调性的获得。 抓握训练。此年龄段无论是在仰卧位还是在倚座位,或者是肘支撑位均可进行抓握训练。训练时将玩具放在中线的位置,小儿头保持在中立位,诱发小儿的上肢向前伸出、手指分开进行抓握。开始时,可将玩具放置在手较容易触到的地方,以后逐渐变换位置。每日进行7~8次即可。
|